路易斯‧安托尼歐‧托雷斯‧維拉爾探索版畫語彙的特質,並運用工藝技術來發掘美洲特有的歷史圖像。在全球化的當代藝術背景下,藝術家透過木版畫來討論殖民主義、他者和原住民文化。 文字提供:艾吉柯維奇/蘇爾曼
第十七屆
橡膠版畫便於創作者掌握細節,所以它很適合我。我最喜歡的技術是單版印刷和玻璃版密接感光法,並以平面設計和繪畫為主。其他各種類型的藝術,比如攝影和素描,也都能帶給我創作靈感。
有關〈16個室內人物與考卡省風景舞台之作〉: 「萬事皆有潛力,一切皆可能發生。時間與空間並不真的存在。就以不起眼的日常事件為基底,讓想像奔馳,並混融記憶、經驗、創作與荒謬和即興的事物,而編織出新的圖案吧。」 ─奧古斯特‧史特林堡 這件作品涵蓋許多不同的元素。機運、相遇和行動、徵兆和抗拒、軼聞和事件,都在同個曖昧的空間裡發生。這是一個雙重的場景;某個荒謬的故事在此上演,彷彿在引誘觀者踏入「再現邏輯」的陷阱。作品中的空間和人物介於自由和受限之間,但朝著「超越現狀」的目標邁進。我也透過人體素描來強調畫中人物認同和個人立場間的無形張力。並嘗試翻轉文藝復興式的空間,突破一般作品的限制,以及實驗木刻版畫技巧。 ─歐蘭朵‧馬丁尼茲
我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在和紙的正反面印20到30次圖案才完成。這是一個點滴累積的過程,而最後的成果就像是一種創作記錄。層層疊疊的印刷散發出深深的神秘感。看著它,我不禁想像起遠古人類的生活。我的祖先一定有聞過花香,也曾被拂過的風所感動。透過它,我似乎也憶起了一些熟悉的地方和老友的容顏。
我有十幾年的時間都專注發展平版畫技巧。可以說過去15年來我都在尋找屬於自己的創作語言和技巧。 由於在母校擔任助理教授,我不但能分析自己的創作瓶頸,也得以探究青年藝術家面臨的藝術難題。這幾年來我還主持了一個以平版畫、鋁版印刷和轉印平版術為主題的研究計畫。 我這幾年的作品聚焦個人記憶,並探討為何人會有意識地隱藏生命中的某些經歷─通常都是帶點負面色彩的經歷。由此我找回了失落的人生片段並完成〈私密的傷痕〉。
近年來我們所生存的環境不斷地在劇烈變化,科技進步的便利不敵環境驟變所帶來的焦慮,人類對於生態的侵蝕同時也反噬著自我本身。我將此作命名為「桃花源」,象徵世外桃源與豐衣足食的理想世界,與黑暗的現實世界形成鮮明的對照。我在作品裡的山林河岸中,體現我對自然的謳歌與美好想像;在奇石丘壑間,悼念生態的珍奇與無價,但我們真實的生存環境更迭之快速,使一切嚮往都將稍縱即逝,人類終將只能在自己製造的垃圾中載浮載沉、隨波逐流。
當一個人專注於當下,或是當欲望從潛意識中迸了出來,就能體會許許多多的感受。我的作品正是散發著這樣的情感,因此我相信它們能帶給觀者心靈上的刺激。這個系列反映了我管理自己和追尋真我的過程。我試著屏除雜念,不帶社會偏見,並真切地表達原本壓抑的情緒。 我的作品有著極為私密的情感表述;我透過隱喻式的內在語言來回顧自身。作品是我和這個世界溝通的媒介;我向世人展示個人情感的餘燼。我把自己化為作品中的人物、動物或圖像,透過它們來表達個人的想法。這些化身就像當今的人們一樣,感受著生活中的恐懼、沮喪、快樂、哀傷等等。它們也反映出幾個困擾我的議題。
一旦人們決定遷徙,除了家當,通常也會把思緒、點子和夢想帶著走,這些都是他們和過往的重要連結。然而成為移民的那一刻,他們不但遠離了那些沒有帶走的事物,更不熟悉眼前這片新的土地,於是寂寞感油然而生。移民的確是需要屬於自己的、能感覺安心的空間。這樣的安心感能維持多久呢? ─托瑪茲‧波札歐多斯基
我每天都活得很充實,我無時無刻在思考。我是這麼認真地在想事情,甚至會感到緊張又困惑。雖然大家都不喜歡這類的負面情緒,但它們多少還是會出現,躲也躲不掉。假如要我表達什麼,我會想表達個人的感受,因為這是我唯一能相信的東西─我的內心有著許多這樣細膩的感受。
〈靈魂聖殿〉呈現的是版畫創作過程中,所達成美學上的統合狀態。透過光、影和物件,它映照出私密的寧靜之心。這樣的光影和物件也代表著木刻過程中的思考和風格創造。多樣化的色彩似乎能洗滌人們的心,溫柔地引領我們朝向那統合狀態邁進。而智慧之光也將為我們排除苦難,帶來美好人生。